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
“琉璃咯嘣”是明清以来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特殊音乐玩具,它是用紫红色玻璃制成的,状如瓶形葫芦,其壁很薄,重量很轻,底部平面,薄如纸,用嘴唇含瓶口轻轻一吹一吸,其底部玻璃薄面即上下颤动,发出 “咯嘣、咯嘣”的声音,清脆悦耳,深受儿童欢迎。据史料上记载,中国各地类似"琉璃咯嘣"的手工制品都源自山西交城。交城县夏家营镇覃村是“琉璃咯嘣”原始产地,已有四百年的生产历史。
交城琉璃咯嘣的产生,和交城瓷器生产有密切关系。唐代,交城窑生产瓷器,是著名的花瓷腰鼓产地之一,并且已经运用“铜红釉”。铜红釉是瓷器生产中的尖端技术,釉色鲜红(一称霁红、祭红),烧成难度极大,产品十分名贵。交城琉璃咯嘣在筑炉、吹制、配料多方面的制作技艺秘传不泄,因此成为在全国以至全球“只此一家,别无分号”的绝活。熔化琉璃的炉子所需砌炉材料是就地取材,十分简陋,是用砖头与黄土砌就的,不砌烟囱,不要鼓风。对场地要求也不苛刻,无论室内室外都可砌炉生产,完全是家庭作坊的格局。"琉璃咯嘣"的制作过程看起来似乎简单,但其中火候的掌握可是个硬功夫,差之毫厘、失之千里。交城琉璃咯嘣嘣老技师按照师傅代代相传的配方,在玻璃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屑、铁屑,再结合火候的运用,即能熟练地掌握艳丽的紫红色玻璃薄膜技术。